Monday 21 November 2016

筹码面筹码对仗 (下)



筹码对仗?谁对谁呀?
股市基本上是一场,
巨户大户散户的混战,
但是分开来看还是可以的。
分开来看也可以使我们
比较了解整体的形式。

巨户对巨户;
国际间的资金和热钱流窜,
每个国家都像一家公司,
谁有前途,这些资金就往那里去。
例子,政府机构投资者对垒外资,
每天都在股市里拉扯,
整个股市大周期都是由他们在主导的。

巨户对大户;
机构投资者对弈公司大股东,
有名的例子就像当初的
SPSETIA被公积金局给收购了。
以及糖王郭老的TWS被收购的例子。

大户对大户就多了,
公司大股东争取董事局控制权,
敌意收购等等。

至于大户对垒散户,
就是庄家和主力对垒散户们。
这我们应该比较熟悉,
所以略过。

这篇的重点是巨户对巨户的筹码对仗。
2016年9月12日马股的总市值4,250美元
(17000亿令吉)(USD1:4令吉)
美国的一家苹果2015年就7750亿美元了。
股神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的资产
也有5500多亿美元。 
大型公司富可敌国,
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也是如此。

国际机构投资者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,
正当的投资实业,赚取正常的盈利和股息。
不正当的就是热钱,费尽心思,
希望可以撑起牛市,中短线大获利。
不然就是卖空股票, 从大跌中回补。
总之就是寻造最大的回筹。

过往的93-97大牛市, 
大马政府和本地机构投资者没太多的防备之心,
非常欢迎大量流入的FDI,
这些热钱来得容易,炒高了股市,房地产,
马币大升值,大家花钱如流水,
经济盛极一时,夜晚灯红酒绿。

当时大多上市公司都赚钱,
PE30-50属于正常的。
至少当时认为是正常的。
今天看来不可思议。

最后,97大熊把我们父母一辈
的财富卷走了一大部分。 
陪跑的政府和本地机构投资者
也损失惨重。

回到今天, 
政府和本地机构虽然欢迎外资,
但前车之鉴,已经不会笨到
把股价推到高位,让外资大套利离场。

1997年大熊后超高的PE已经少了。
2009年后高PE更是少见了,
大型股和蓝筹股的PE很少超过PE30。
如果业绩下跌,股价也会随之调整。
所以,FBMKLCI 指数也升不上去,
上了去,外资用力推, 本地机构投资者就卖,
外资大卖,股价跌了下来,本地机构就接盘。
形成了counter balance的关系。
所以指数型大蓝筹PE在20-25之间波动。 

大型股和蓝筹股的资本获利 (Capital gain)变成艰难,
年回酬率变成普通,只能享受高派息。
用常年的时间换取合理的回筹,
毕竟绵羊长毛也得时间。
所以,这几年有高资本回酬的都是中小资本的成长公司。

无论如何,本地投资机构和外资热钱的拉扯,
使得指数股和蓝筹股的波动不会过大,
某一个程度来说可以保护散户。
使得我们可以在连续几年的这样狭窄波幅下,
在中小型成长股和循环股中,
寻到我们高资本回酬的投资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